七情六慾也會導致疾病黃帝內經中就有「怒傷肝、喜傷心、思傷脾、憂傷肺、恐傷腎」的說法。

七情,即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,是人體的七種情志活動。七情是人們對於外在各種刺激所引起的不同心理狀態。外界不同的刺激因素可引起相應的情志活動。一般而言,七情是人體對外界的正常反應,不會令人致病。但如果外來的精神刺激突然而持久,使情志太過,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。這種過度的七情,是內傷病的重要致病因素。

中醫學認為,人的情志活動與五臟關係密切。人體因外界環境而引起的情志變化,是由五臟的生理活動所產生,所以將七情稱做五志,分屬於五臟。過度的七情,作為精神致病因素,能直接損傷相應的五臟。

=肝,怒傷肝

=心,喜傷心

=脾,憂思傷脾胃

=肺,悲傷肺

=腎,驚恐傷腎

木剋土,土剋水,水剋火,火剋金,金剋木。

能不能藉助七情之力,治療情志所傷的病患呢?可以。

這樣的例子還不少。中醫學在數千年的實踐中,創造了情志療法,留下了許多以情治情的精彩故事。

(一) 傳說戰國時期的齊閔王得了憂鬱症,請了幾位醫生都沒有治好。後請來宋國名醫文摯為其診治。文摯了解病情後告訴太子:「大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才能治好。可我要是把他激怒,他會殺了我的。」太子安慰他說:「只要治好父王的病,我和母后一定能保證您的安全。」於是文摯和齊王約好了看病的時間,到時候卻沒來。第二次、第三次仍然失約。齊王非常氣憤,痛罵文摯言而無信,發誓再不請他看病。誰知過了幾天文摯突然不請自到,來了既不施禮也不問安,穿著鞋就上了齊王的床鋪,看病時言語粗魯態度蠻橫。齊王氣得翻身坐起,大罵文摯。結果這一怒一罵,憂鬱症不藥而愈。

長期的憂愁,可導致肺氣鬱滯不舒,氣機閉塞,精神不振。而突然的憤怒可使情緒激動,氣血上行,氣機通暢。雖然太子和王后沒有保住文摯的性命,文摯最終還是被齊閔王殺死。但是文摯治癒齊閔王的案例,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就已經運用心理療法治療疾病。

(二) 明代有個名叫李大諫的人。家裡雖世代務農,但他憑藉著勤奮好學,考取了舉人,他父親高興得逢人便誇他兒子有出息。後來李又考取了進士,做了大官。他父親更是笑得合不上嘴,連夜裡都時不時大笑不止。過了10年仍是笑個不停。李大諫請太醫為父親診治。太醫於是派人到李的家鄉報喪,對他父親說:「你兒子因患重病不幸去世。」其父聞聽噩耗悲痛欲絕,一連哭了十幾天,大笑自然停止。這時,太醫又派人告訴其父:「你兒子沒死,幸虧太醫妙手回春,起死回生。」李的父親聽後止住了悲痛,狂笑病也沒再犯。

喜悅適度可使人心情愉快,氣血和調,因而有益於健康。但突然得到夢寐以求的東西,喜出望外,可能導致心神散而不藏。太醫用「悲」抑制李父過度的「喜」,使喜而不過,悲而有時,令人不免嘆服其巧妙之處。

(三) 元朝有位秀才,新婚不久妻子病逝。因多日悲傷哭泣,終致臥床不起。其父帶他四處求醫,均無起色。有一天遇到朱丹溪,便求朱救救他兒子。朱丹溪詢問病人有什麼不舒服,然後仔細為他切脈,而後自言自語說:「怕是有喜了吧。你看,整日茶飯不思,渾身無力,對吧,就是有喜了,我給開個保胎方。」然後煞有介事地拿起紙筆開起保胎方。秀才不禁捧腹大笑:「什麼名醫,連男女都不分。」以後,每當想起此事,秀才都要笑上一番。過了半個月,他的身體不知不覺好起來。這時,有人告訴他,是朱丹溪用笑治好了他的病,秀才恍然大悟:朱丹溪的醫術果然名不虛傳。

秀才之病源於妻子早亡的悲傷。過度而持久的悲傷,使他心情沉重,悶悶不樂。朱丹溪為了治他的病,不惜放下醫生的矜持和嚴肅,以逗樂的方法讓病人不由自主地發笑,終致情志和調,疾病自去。

(四) 吳敬梓在《儒林外史》記述了范進中舉的故事。清朝的范進連年參加科舉考試,到年邁終於得中舉人。因大喜過望而發癲狂,整天狂笑不止:「噫!中了!我中了!」有人說這種病嚇一嚇才能好。讓誰嚇他呢?他平時懼怕他岳父胡屠戶,就讓他岳父嚇他吧。胡屠戶狠狠打他耳光,並罵道:「該死的畜生!你中了什麼?那報錄人的話是騙你的。」范進聽後昏倒在地,醒後癲瘋消失。

考取功名,擺脫大半生的貧困和屈辱,是范進朝思暮想的目標。而今一旦夢想實現,過度的喜,卻讓他心氣渙散,神不守舍。胡屠戶的耳光,用「驚」、「恐」消除了極度的「喜」,癲狂即止。

(五) 有位商人外出經商多年不歸,他妻子因思念丈夫,致不思飲食,日漸消瘦。朱丹溪診治後告訴她父親,這種病需用情志療法才能奏效。於是囑咐她父親打女兒幾個耳光,並高聲責罵她。女子本是富家千金小姐,如今無故被打,既氣又怒,忍不住放聲大哭。誰知這一哭,到晚上忽然想吃點東西了。朱丹溪給她開了些藥,又囑咐其父告訴她丈夫不久就要回家。女子聽說後驚喜不已,病情很快就好轉了。

長期思慮太過,導致氣機郁滯,脾胃失健,出現食欲不振,倦怠乏力,肌肉消瘦。朱丹溪先是用「怒」稍稍緩解了「思」的鬱結,而後又用「喜」打開她的心結,使心病徹底治癒。

(六) 宋元年間,一官宦人家的婦人患「驚恐症」。她膽子特別小,每聽到一點聲音就會驚慌失措。家裡請了當地不少醫家,服過多種名貴藥物,不但沒有好轉還日趨嚴重。家裡人只得屏聲息聲,躡手躡腳,不敢發出一點動靜。後來名醫張子和路過此地。家人即請來為婦人診治。張子和了解到她的發病原因。原來,不久前的一天夜晚,一夥強盜來此地搶劫,臨走還放火殺人。當時婦人嚇得躲在屋裡渾身發抖,從此便落下了病根。張子和沉思片刻後說,這病有辦法治。他讓丫鬟扶病人站在高凳上,前面放一木案,然後用醒目敲擊木案。病人聽到「啪」的一聲,嚇得差點跌下來。張子和說:「這不過是敲塊木頭,不用害怕。」接著又連續敲擊木案,聲音逐漸加大。病人卻慢慢地不像先前那麼害怕了。張子和又讓人在夜裡敲擊門窗,甚至敲鑼打鼓。病人起初害怕,不久便神色平靜。連續數日,婦人對外面的響聲已無驚恐之狀。

婦人的病由「驚」而起。家人擔心她害怕,不敢出聲驚動她,她的病情卻逐漸加重。張子和反其道而行之,先用小的聲音讓她能夠接受,而後加大聲音,逐漸提高她對聲音的適應能力,最終恢復如常人。

•轉念紓解情緒,放自己一馬

•情緒的背後是心念,

•心念帶動情緒,

•情緒帶動身體。


~ 管控好情緒,讓您更健康 ~  
 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安的健康光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